国家税务总局的一纸通报,让沉寂数月的网络大V司马南重回风口浪尖。
这个坐拥5000万粉丝、成天把“爱国”挂在嘴边的“正能量标杆”,因为偷逃税款462万元,连带名下公司违规操作,被追缴罚款合计926.94万元。
消息一出,全网哗然——原来“爱国生意”的尽头,竟是连国家税款都要算计。
偷税套路
司马南的违法手段,和之前翻车的明星主播们如出一辙。说白了,就是把自己赚的钱“改头换面”,从个人腰包挪到公司账上,钻政策的空子。
展开剩余80%比如他接一条广告赚了100万,按个税规定,这部分属于劳务报酬,税率最高要交40%。但司马南直接把钱打到自己控制的影视公司,摇身一变成了“企业经营所得”。
而这类小微企业,国家为了扶持创业给了税收优惠,实际税负最低能到2.5%。这么一倒手,原本该交40万的税,最后可能只掏了2.5万。
这还不算完。他的公司还被查出虚列成本费用,比如把家里买菜的发票、请客吃饭的账单都算成“公司支出”,进一步压低利润,少缴企业所得税。这种操作在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,只不过他撞上了监管的枪口。
监管升级
这次查案有个关键细节:税务部门是通过税收大数据分析主动发现的线索。换句话说,不是有人举报,而是系统自动盯上了他。
现在的税务系统早不是“查账本”的老黄历了。金税四期上线后,银行流水、平台收入、关联企业,甚至你支付宝微信的零钱,全在监管的眼皮底下。系统只要发现某个网红的收入规模和纳税额对不上,立刻就会触发预警。
比如司马南在抖音一年涨粉千万,广告报价明码标价,但纳税记录却显示收入平平。这种明显的矛盾,大数据一抓一个准。难怪网友调侃:“你在直播间喊爱国,税务局的算法在后台算你的税。”
爱国是工作,逃税是生活?
最让网友膈应的,是司马南的“双面人生”。一边在视频里痛骂“美帝霸权”,另一边却被扒出老婆孩子早就在美国定居,名下还有8套房产;一边号召粉丝“为国奉献”,自己却连该交的税都要偷。
这种割裂早就有迹可循。当年他被曝光在美国买房时,辩解说是“方便反美研究”,结果转头就被网友扒出房产证上的签名日期——原来研究美国要从自家别墅开始。
这次偷税事件,不过是把“爱国生意”的底裤彻底扯了下来。
流量越大,责任越重
从范冰冰、薇娅到司马南,这几年栽在税务上的名人能凑一桌麻将。这些人有个共同点:总觉得“名气能压过法律”。薇娅出事前还觉得自己是“纳税标兵”,司马南恐怕也以为“爱国大V”的身份能当护身符。
但时代早变了。国家这两年对文娱行业查税,明摆着就是要打掉“流量特权”。甭管你是顶流明星还是网红大V,在法律面前没有“免死金牌”。更何况现在老百姓眼睛雪亮——你天天教别人爱国,自己却偷税漏税,这不是把群众当傻子吗?
爱国不是一门生意
司马南的翻车,给所有人提了个醒:真爱国的人,不会把爱国当生意做。曹德旺捐百亿建学校,华为顶着制裁搞研发,这些人是实打实用行动撑起国家脊梁。而那些嘴上喊主义、心里算生意的人,迟早要被扒下画皮。
税务部门这次重罚,罚的不只是900多万,更是给全社会立了个规矩:甭管你戴什么帽子、举什么旗号,该尽的义务一分不能少。
#时事热点我来评#
发布于:河南省